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紫云(曹利辉)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紫云的画境--王晓梅(中国美术馆原收藏部主任,研究员)

2024-01-12 16:35:20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
A-A+

​紫云的画境

往古习艺无黉门,却并未影响绘画、雕塑、陶瓷、建筑以及洞窟壁画等各类艺术经典的历史呈现。以中国画来说,被今人视为圭臬的笔法墨法,都是先贤在长期的笔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,因而构成了中国艺术有别于西方的独特美学观念和手段。历代留传的艺术珍品,凝聚着先人的才智和艺术结晶为人所叹服,而作者大多是以其所好乐在其中的士人工匠。因此可以认为,艺术发自人们对美的欣赏以及由此带给人的创作动力。而在这表现美的过程中,天分和禀赋起了尤为重要的作用。近年红火的十八岁天才少年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之所以为人所称道,叹其弱冠之年造诣如此精湛,很大程度上印证创造美的能力在于作画者的天性、悟性和创造性。这天性会因人而异,因环境而萌发,因际遇而成其事,也因个人的颖悟和勤奋而别有表现。

以国内目前的艺术现状来看,专门的院校年复一年的招生培养了诸多的艺术人才,已形成庞大的专业创作队伍。也因此让艺术有了科班与自修、专业与业余之别,这种形态让非院校毕业的绘画从业者成为游离于艺术边缘的人。他们很难进入创作机构,也难以跻身体制内的大型展览。即使如此,出于对艺术的热爱,他们仍坚持作画,在有限的生存空间竭力守诚,笔耕不辍。如果说经过专业院校培养的画家是批量栽培,思维和创作带有普遍的时代特征和技术共性;那些因热爱而自修或私淑的画者就是草莽野生。他们不以画家自居,似乎也没有同行竞争的压力,因明白自身处境而淡泊自适。绘画只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追求,是多了一种闲情逸致的表达手段而已。面对庞大的专业画家队伍,依旧秉持本心游于艺,以画为乐事,悦人悦己,紫云便是这业余队画家伍中的一员。

紫云本名曹利辉,1974年出生于河北木兰围场一户普通农家。这里地处河北与内蒙交界,草木茂盛,水流丰沛,曾经是辽、清两代皇家狩猎场,也因此留下了独特的历史痕迹。俗话说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生长在这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环境里,培养了紫云质朴与坚韧的品格。这是她在少女时代敢于怀揣梦想独自走出家乡,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增长见识的原动力。紫云自幼喜欢所能见到的各种美丽图案,一枚小小的邮票都能打动她内心对美的向往,同龄孩子打闹玩耍之时,她常常拿起树枝在地上随意地画着,就这样度过了艺术的萌芽期。长大后,对外部世界的向往,带着了解未知世界的渴望,她走出木兰围场来到北京,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新的人生里程。能够从事绘画事业,成为她离开家乡的最大收获。

偶然在一次赴意大利展览的消息上得知紫云的画作。那是一次艺术青年集结在一起的展览,我甚至认为有可能是带有旅游性质的活动,未以为意。当得知展览结束她的作品被收藏后,引起我对紫云绘画的关注。后来在一次她的小型个展中得以观赏其更多的作品,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。见惯了一目了然的或叙事或主题鲜明的写实作品,紫云的绘画看起来轻松有趣,别有境界。

艺术服务于生活,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,是我们社会长期形成的创作共识。因而可以认为艺术创作是为生活增添趣味,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项活动,是创作主体与欣赏客体通过艺术媒介的人文互动,主观的抒情和客观的欣赏在交流中产生共鸣,从而启迪思想并为生活带来美感和动力。梁启超先生曾言人类“生活于趣味”,人人都有审美本能,如不常用就会麻木。因而他说“美术的功用,就是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,令没趣变为有趣。”同时他也谈到艺术的形式无非写实、写心、以及两者之外的“纯凭理想构造”。并且对这种“理想构造”评价甚高:“而且他所构的境界优美高尚,能把我们卑下平凡的境界压下去。他有魔力,引领我们跟着他走,闯进他所到之地。我们看他的作品时,便和他同住一个超越的自由天地。”(梁启超《美术与生活》)。从欣赏“纯凭理想构造”的“一个超越自由的天地”来看,梁启超先生对艺术的理解是超前的。借用梁先生的“美术与生活”观来看紫云的绘画,的确是有些“令没趣变为有趣”了。

紫云绘画是半路出家。不惑之年灵光乍现,开始挥毫修丹青,且一发不可收拾。在短短几年内“问东问西”笔耕不辍。从最初见到李老十作品所呈现的强烈内心表现带给她的震撼,到夏加尔绘画中似真似幻的浪漫气氛和浓郁色彩,都在她心里留下深刻印迹,并且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些艺术信息,初露手笔便颇为引人关注。这倒不是她的画有多精湛,多深邃,而是她作品中那超乎寻常的画面让人觉得有趣儿,从而徘徊其中津津品味。

不可否认,紫云作画有一定的环境基础:夫家公是位画家,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多年,往来者多是同道中人。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,所见诸多的绘画作品,打开了她的思维和眼界。更为幸运的是她在绘画起步阶段,便得到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原主任郑作良的指导。郑作良精于版画兼研书法,创作上颇有造诣。缘于职业的见多识广,使他对于紫云的指导并未拘泥于素描这类通常技术细节的打磨,而是从宏观上予以引领。他让紫云从汉画像中去体味传统艺术的魅力,并给出深入了解夏加尔和栋方志功艺术的修习建议。同时不忘提醒紫云在学习中既要走进去,又要跳出来。启发她创作不是简单模仿,要以博览多学态度对待艺术。有了老师的指导,紫云不敢松懈,一头钻到汉画像拓片展览厅里刻苦临摹。忘记时间,忘记身在何处,闭馆时竟被锁在展厅里,这境遇也成为她艺术生涯中值得回味的趣事。相信其作品中所呈现的稚拙、简练、浓郁的意境特征,与郑师大端的指授密切关联。

紫云作画不拘一格,彩墨、丙烯、木刻都有所尝试,她深知不同的画种有各自美的表现,多了解便会从中获益,因而无所它求地随性为之。其中彩墨画尤为有韵味,她用自如的线条勾勒,用色彩平涂,使画面产生很强的视觉张力。作品既有形又具有超现实的因素,某种程度上暗合白石老人“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。太似为媚俗,不似为欺世。”的绘画主张,有趣又富于装饰性。构图和用色十分大胆,粗笔浓墨放手涂抹,大红大绿不失和谐。似国画又绝少亦步亦趋的循规蹈矩,似水彩而又墨韵浓郁,有意无意中闯入前辈们创造的彩墨画领地而乐此不疲。绘画题材亦未超脱,无非人物、动物、景物等通常所见,但经过她的一番巧思妙构,便超乎寻常,使人产生探究的欲望。比如《面具》,将诸多头像组合在一幅画面上,男男女女老幼长少,或双目圆睁或闭目养神、或蒙住双眼,仔细揣摩如人生情态之写照;放眼望去,画中人物又仿佛生存于另一空间,对人类世界展露出惊异与不屑。武汉疫情暴发,当他人以强烈的使命感努力刻画着身穿白色防疫服的抗疫群像时,紫云作的《祈福武汉》则在微小中展现着关照之情。画面上一对夫妻抱着幼子面色沉郁,忧心忡忡,这便是普通民众在危难面前最本性的流露了。而在夫妻的周围,则是用白色勾勒的简笔图形:有俯瞰人间的太阳、和平鸽、白衣天使以及白狗啸天。无疑这具有象征意义构图思维是巧妙的,表达出人类个体在灾难面前的焦虑而又无奈状态,也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,虽不能一目了然,却可以各自解读。

此外紫云的戏曲人物画也非常自我,笔下的传统题材颇具现代感。戏曲与国画并享国粹艺术之誉,梨园功夫以其特有的唱念做打,高简而又概括地传递着传统文化精髓。用笔墨表现戏曲人物,是两种国粹的巧妙融合,老一代艺术家笔下早已率意传神。紫云有着对老一代艺术家发自内心的敬重,也懂得在艺术中表达自我感觉。其笔下戏曲人物不拘泥于中规中矩的过往图式别有心裁。墨线粗率,构图简括而不失大意,只见生旦净末横斜穿插满纸铺张,却非某一具体的戏出,仿佛在人生大舞台中扮演者各自的角色。这一点在作品的名称中露着端倪:《仰慕》《暗斗》,都是现实生活中人性之情态,不过是以戏曲人物来加以表现。而戏曲本来就是依据俗世人生故事而上演,正所谓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。

客观看待紫云的绘画,在众多画家中她只是一位“涉世未深”的初入者。但其别有格调的作品,带给人新奇的视觉感受却是毋庸置疑的。非经专业培养的紫云,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作画,靠着对绘画与生俱来的敏悟而为之,不能说她的绘画达到了多么的高度,但观画者喜欢,能够驻足画前品味揣摩,暗叹这画的新奇与生动,这就足够了。紫云的画,于殿堂如无名春草,入门户则喜闻乐见。以她对创作的勤奋和努力,一定未来可期!

(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王晓梅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紫云(曹利辉)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